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行业动态 技术服务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 话: 0311-85969851  
联系人:郭经理
手 机:18931999063
邮 箱:hbhaitai@sina.com
网 址:www.hebht.com
邮 编:051430
公司地址: 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前小梅村西
海水鱼疾病防治技术  
 
渔药使用技术
 鱼类病害不同于其他陆生动物,具有发现难、治疗难、传播快、损失大的特点,因此养殖鱼类的病害防治,一定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综合采用安全、优质养殖模式,改善水质,提高鱼体的自身免疫能力等方式,实现鱼类的安全、优质养殖。
 鱼类病害发生后,应及时进行诊断和用药治疗,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渔用药物的种类较多,其作用、用途各有不同,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渔药,必须做好鱼病诊断、渔药选择、使用及可追溯性等工作,以有效治疗鱼病和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渔药使用的基本原则
 1、正确诊断鱼病
 鱼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疾病。对于常见的鱼病,可以凭借平时经验进行诊断用药。诊断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症状比较典型、尚未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的个体作为诊断检查的对象,且不少于3尾。必要时可将鱼的部分组织器官或病原体进行固定和保存,以便做进一步的诊断。
(2)调查鱼的发病时间、病症与病情、死亡情况,养殖水质、饲料及采取的措施等。
(3)肉眼观察鱼体体表(包括鳃)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贫血、溃疡等病理变化。用镊子刮取皮肤、鳍、鳃等外部器官的黏液,或取一部分患病组织,制成水浸片后在显微镜下找出病原,观察有无真菌或寄生虫寄生。如发现有寄生,一般可从病原体形态上做出鉴定。
(4)解剖检查内部器官,先肉眼观察内部各器官组织的颜色和形状有无变化 ,有无炎症、充血、出血、肿胀、溃疡、萎缩退化、肥大增生、积水等病理变化,有无寄生虫。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各组织器官,对于肝脏、肾脏等器官可取一小块组织用压片法检查,观察有无病理变化;如果疑为细菌性疾病,可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分离病原菌,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
(5)对于难以确定的病原,可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2、药物与饲料的混合方法
 为提高治疗效果,应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将药物均匀地拌在饲料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养殖鱼类均匀摄食的前提。
1)用固形饲料制作药饵。用颗粒性药物制作药饵时,以水溶性药物为好,其次为脂溶性药物,而散剂最差。在制作药饵时,可以将水溶性药物用饲料重量约3%的水溶解后,将颗粒饲料加入水中,让水分被吸收即可。如果水分过多,不仅不能被饲料短时间吸收,还可能导致颗粒饲料的外层散落,或者饲料散形。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是使用鸡蛋液加适量水溶解药物,然后将溶解物与颗粒饲料混合均匀即可。不过以上加入药物的方法只适合饲喂牙鲆、大菱鲆等抢食性鱼类,而对于舌鳎则不合适,因为药物会在水中溶解。
2)用粉状饲料制作湿颗粒饲料药饵。用粉状饲料制作湿颗粒饲料药饵较为简单,无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的药物均适宜,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后用饲料机成行即可。
3)用鲜杂鱼做药饵。因鲜杂鱼水分含量很大,药液与其混合后容易散失,一旦入水后,其中的药物可能很快散失到水中,被鱼摄食的药物很少。因此,最好是用粉状饲料与鲜杂鱼混合制成冰鲜饵料时加入药物,这样效果会好一些。
 3、投喂量和投饵次数
 投饵量和投喂次数也是影响鱼摄食药饵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考虑。一般情况是药饵中饲料的比例越小,越有利于鱼对药物的吸收。投喂药饵的目的是治疗疾病,让患病的鱼均匀摄食药饵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前提,投喂药饵时减少投喂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是采用平时投喂量的50%左右为宜。
 因为日投喂量有所减少,就应该考虑日投喂次数。试验表明,每天投喂一次时,试验鱼能全部平均摄食。因此,以治疗鱼病为目的的投喂药饵时,因为投喂量较平时减少,以一次投喂全天的饲料量为宜。空腹的鱼体更容易使药饵中药物 进入鱼体内,达到药物的有效浓度,所以不是特别需要时,投喂药饵的当天以不追加投喂饵料为好,必要时则以投喂不添加药物的饲料为宜。
(二)药浴
 药浴方式主要用于清除鱼体表的病原体或病鱼不能正常摄食时的治疗,即将药物溶解在饲养或某种容器盛装的水中后,再将患病养殖动物放入药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以清除寄生在鱼体表的病原体。这种方法除直接清除鱼体表的病原体外,还能被鱼鳃和患病部位机体吸收。
 1、水量的计算
 因药物要用水稀释并达到一定浓度,所以要对水体的总量进行测定和计算。
 2、用药浓度
 决定某种药物的使用浓度,主要以养殖动物安全为前提,再根据药物的种类而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的毒性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是水温越高,药物的毒性越大,因此,在高水温条件下通常要降低药物浓度。
 3、药浴的方法
 根据药物的使用浓度和浸泡时间的不同,药浴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瞬间浸泡
 是将鱼放于盛有药液的容器中,浸泡10秒-1分钟的方法。一般用于高浓度药物或淡水浸泡病鱼,以清除体表和鳃部的寄生虫,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浸泡时间。
(2)长时间药浴
 一般在流水养殖池中使用此法。首先是要关闭进水阀门,打开排水阀门,将水位降低至一定程度,将药物溶解后均匀地泼洒全池。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药浴时间一般为0.5-4小时。此法多用于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表性疾病和不摄食的鱼。操作时要注意泼洒药液的均匀度,同时充氧保证池中不缺氧;药浴过程中要有专人在现场负责观察,如果出现缺氧或鱼异常现象时,要及时加水放水。
(三)渔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对病原体的诊断
 由于多数养鱼单位和个人缺乏基本的诊断仪器设备,再加上技术水平所限,许多养殖生产者不太重视病原体的检测,而只是凭借经验随意选用药物和治疗方法,到时使用药物不对症,成为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不但用药成本上升,也会造成治疗时机的延误。
 2、不了解病原菌的耐药状况
 耐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直到消失,致使药物的治疗效果下降,甚至无效。细菌产生耐药性是对多数抗菌药物长期使用后必然产生的现象。随着抗生素类药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数量增多和时间的延长,鱼类致病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监测致病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时了解致病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和确定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都十分重要。
 3、不按疗程使用药物
 药物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抗生素为3-5天,磺胺类抗菌药为5-7天。有的养殖户在症状刚刚消失时就停药,造成鱼体内病原体没有被彻底杀灭,容易引起复发。
 4、不重视提高鱼类的免疫能力
 药物对控制疾病虽非常重要,也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都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即健康状况。只有鱼体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时,辅以药物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好更快,药物才会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在治疗期间,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提高鱼大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十分必要。
(1)降低人为干扰。在鱼患病期间要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如操作捕捞、倒池、筛选分级分池、在池边进行其他活动等,防治因人工干扰而使鱼产生应激反应,从而降低抵抗力,加剧病情。
(2)增加营养、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在饲料中添加高蛋白物质、免疫多糖、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满足鱼体的营养需求,激活鱼体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5、不遵守休药期
 因药物的种类、使用时间、使用药物时的环境和养殖鱼种类的不同,药物在鱼体内的代谢过程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保证养殖水产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食用安全,避免在鱼体内残留的药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每种渔药都有其相应的休药期,不符合休药期要求的养殖鱼不得上市。
(四)渔药使用记录
 为了保证养殖鱼类的食用安全和建立养殖鱼类的可追溯性,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记载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2011-2-22)
版权所有:河北海泰科技有限公司  中华鳖饲料 中华鳖养殖技术  鲆鲽鱼饲料    鲆鲽鱼养殖技术
联系电话:0311-85969851   传真:0311-85969851 邮箱:hbhaitai@sina.com    公司地址:石家庄市栾城区西营乡前小梅村西
备案号:冀ICP备19026416号-1 技术支持:网讯科技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