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对水产业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2010-10-6
底泥腐植质较多的池塘,因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大于7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就会迅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蓝藻的繁殖习性是喜高温、连续阴雨、闷热、弱风的气候条件,在此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完全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生长,如果环境条件骤变,蓝藻就会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造成巨大危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一、溶解氧迅速下降
蓝藻的大量死亡可使水中的溶解氧迅速下降,造成鱼虾等养殖对象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常发生在连续数天阴雨后天气突然转晴。由于蓝藻的过速繁殖,抑制了其它藻类的繁殖,它的死亡造成了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锐减,甚至形成真空。水体中没有浮游植物,就不能实现光合作用产氧过程。而养殖水体中氧的95%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产生快速致死因子(VFPF)
蓝藻中的项圈藻(Anabaena)形成水华时,可产生快速致死因子(VFPF),破坏鱼、虾等养殖对象的鳃组织,干扰其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麻痹神经,使其死亡。蓝藻类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大多数属于急性中毒,救治困难。
三、产生生物毒素
蓝藻类的个别种类不但活体带毒,而且死亡个体分解也可产生生物毒素,即蓝藻素。蓝藻素数量多时可直接造成养殖对象的中毒死亡,即使数量少,也可通过食物链的积累效应而危害养殖对象,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四、产生恶臭味,富集于池底
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如果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生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而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如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淀到鱼池底质中富集,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绿色水产品养殖的目标,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世界许多国家对蓝藻水华的治理尝试了许多方法,概括为:
1.物理除藻法
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声流和空化效应造成生物细胞组织的损伤、断裂或粉碎,使生物组织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高效节能地破坏蓝藻天然复合物的关键组分,或抑制其生物合成,从而防止水华暴发;还可以通过重力斜筛自动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形成的藻浆经去毒处理,将成为上好的有机肥或饲料。
2.化学除藻法
利用除草剂、杀藻剂及金属盐等来控制水华,例如用硫酸铜治藻。硫酸铜在水中分解Cu2+与藻中的蛋白质结合,使蓝藻蛋白质变性,致使藻体死亡。
3.生物除藻法
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逐级摄取的原理,以及生物的下行效应来控制或抑制水华。将凡是能够有效地控制蓝藻生长的生物都调动起来,例如采用放养鲢、鳙鱼直接控制蓝藻水华,为“生物操作”法。它是利用藻类吸收水华中的氮磷,鲢鳙鱼摄取藻类这一食物链转换关系,既能在控制蓝藻恶性增长中发挥作用,又不会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中华鳖养殖企业很少用,因为不利于水下投饵或增加饵料系数。)。除此之外,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尽力破坏蓝藻的生活习性,适时加注新水,保证水温的稳定。如在天气闷热或阴雨天时要及时打开增氧机等方法的采取,使水体中的优质藻类在短时间内恢复。实践证明凡是采取了这些措施的养鱼场户,遭受蓝藻毒害所带来的损失就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