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穆蛭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0-10-6
又称鳖穆蛭、蚂蝗病、水蛭病 1.病原:病原是鳖穆蛭、杨子鳃蛭和拟扁蛭。鳖穆蛙体长13.5毫米,体宽5毫米。虫体头部圆钝,中部膨大,前后端稍收缩。背面隆起,腹面偏平,体呈黄褐色,身体有34个体节组成。前吸盘小,口位于其后;后吸盘大,其上有黄褐色放射状的条纹;肛门位于最后体节与后吸盘交界的背中央;眼点一对,很小,位于第二体节的背后。水蛭用后吸盘吸附在鳖的体表吸取血液。在体后、裙边、四肢腋下寄生最多,少者几条,多者数十条,呈零星状或群体纵状分布。杨子鳃蛭一般长9毫米-15毫米,眼一对,有时失去一个或左右重叠在一块,但幼蛭都很明显,有鳃11对。杨子鳃蛭常吸附在寄主四肢与颈部,也以寄主血液为营养。 2.症状与病理变化:水蛭用吸盘吸附在甲鱼的体表,裙边和四肢腋下水蛭寄生较多,甲鱼体消瘦,运动无力,食欲不振。肉眼可看到虫体。虫体吸血时,排唾液入伤口,唾液中有一种抗凝血物质,导致病鳖伤口长期流血,使血红蛋白减少。 3.危害与流行:鳖被水蛭寄生后,鳖体无力,四肢和颈部收缩无力,鳖体消瘦,皮肤苍白多皱。目前人工养殖的鳖患水蛭病的数量及鳖体上蛭的条数少,水蛭多吸在尾部腹面。野生鳖患水蛭病的比例大,多时可致鳖死亡。水蛭寄生可为病毒、细菌和真菌入侵鳖体打开皮肤防护屏障,导致并发性鳖病的发生。夏季发病,加温条件下无季节性,流行面广。 4.防治方法:预防以清池为主,用0.1%的生石灰清池或 O.O02%氨水清池。 治疗: (1)主要是根据蛭类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存的生理特点,泼洒0.004%-0.005%的生石灰,l次-2次可治愈。 (2)泼洒百万分之一的90%的晶体敌百虫有一定效果。 (3)硫酸铜百万分之O.7或高锰酸钾O.O01%泼洒也有效, 经20分钟-3O分钟,水蛭脱落而死。 (4)用氨水1O%的浓度浸洗2O分钟水蛭脱落而死。 (5)用清凉油涂抹在水蛭上即可脱落。 水蛭用吸盘吸附在甲鱼的体表,裙边和四肢腋下水蛭寄生较多,甲鱼体消瘦,运动无力,食欲不振。 |